在工作當中,常常會遇到污泥脫水的問題。關于這方面的技術研究,我國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如果使用臥式螺旋離心機來處理這個問題的話,你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嗎?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其的工作原理,要實現污泥脫水的話,臥式螺旋離心機的工作流程為:當污泥進入轉鼓腔后,高速旋轉的轉鼓產生強大的離心力,受到離心力作用的污泥被甩貼在轉鼓內壁上,形成固環層;而水受到的離心力較小,因而在固環層內側形成液環層。由于螺旋和轉鼓存在相對運動,因此沉積在轉鼓內壁的污泥推向轉鼓小端出口處排出,分離出的水從轉鼓的另一端排出。污泥中投加絮凝劑,以產生絮凝作用,使分散的污泥顆粒聚集產生較大的絮凝體,加快泥水分離的速度。
對于這個項目而言,在運行時會出現一些問題,現將國產臥式螺旋離心機在污泥脫水項目運行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如下:
1、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排泥和排水的過程中,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順暢。原本已經分離出的泥和水在轉鼓和罩殼之間又混在一起。這是因為臥式螺旋離心機分離出的泥和水是以比較高的流速向外“噴射”排除的。而轉鼓與罩殼之間存在間隙,排泥口和排水口之間是相通的,如果排泥和排水不暢,會造成分離出的泥和水相互混合,使泥變稀或水中帶泥,嚴重影響分離效果。不僅如此,排泥不暢還可能導致主電機過載,而影響到設備的運行。所以,需要加強排泥設備和排水系統的功能,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2、在上面的工作原理,我們明白是由于利用污泥和水受到的離心力大小不同而將二者分離開的,那么,如果污泥中含有比水密度小的有機顆粒時,這些顆粒就無法沉積到轉鼓壁上,只能懸浮在水中,隨水排出機外。因此,臥式螺旋離心機無法將密度較小的有機污泥顆粒分離出。